close
圖1(圖片來源:參考1)
為什麼很多老師上課時,都會要求學生把腳趾提起離地呢?接下來,老師還可能會要學生只把「大腳趾」踩回地面、只把「小腳趾」踩回地面,讓學生覺得腳趾變的完全不像自己的 (現在可以試試看)。這樣到底是為了什麼呢?
很多人因為天生,或者是後天的生活習慣,足弓向下垮,造成身體的結構一天比一天歪斜,直到有一天某個最弱的關節開始疼痛,才發現問題不是一天造成的。圖1就看的出來足弓塌陷,會造成膝蓋、髖關節、肩關節、脊椎側彎等等的問題。
瑜珈練習中,強調的就是「足弓上提」的力量。透過大腳球、小腳球、足跟穩穩地紮根,足弓與腿的力量上提回到骨盆底。
也有瑜珈大師說過「足底就對應骨盆底」,這樣的說法不只是形而上的抽象概念,而的確就是練習中的身體發生的事情。
瑜珈初學者大多數的肌肉呈現失聯,彷彿失聯的情人 (我知道你屬於我,但是為什麼你都不理我),實在沒辦法用大腦控制與啟動肌肉。因此,在腳板完全踩在地面時,很難感受到足弓上提的力量,提起腳趾感受就很明顯了。
我的足跟到底有沒有在順位上呢?可以參考圖2看一下足跟在正確位置(左)與歪斜狀態(右)的差別。
剛好參考資料中的兩篇文章,都鼓勵大家赤腳走路,在家不要穿拖鞋。因為若是穿著無法好好固定的拖鞋、夾腳拖等等,腳趾會一直用力,久而久之,腳趾就會彎曲,嚴重的可能造成大拇趾外翻。
真的有這麼嚴重嗎?今天晚上在家穿拖鞋走路時,就實驗看看吧。畢竟自己的身體自己最清楚。但是台灣的家庭地板大多是磁磚,不穿拖鞋真的好冷喔!今年冬天認真思考要買一雙包腳的拖鞋,像圖片的龍貓拖鞋那樣。
參考連結:
1. 扁平足沒藥醫?是時候赤腳走路了!
2. 在家穿「拖鞋」,其實很傷腳!物理治療師一次整理「對腳有害」的3個壞習慣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